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百科 2025-11-04 19:28:36 投稿 阅读:4021次

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非遗展示】水塑的文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 2、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1、【非遗展示】水塑的文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盛况

傣族泼水节,又名浴佛节,傣语称为“桑勘比迈”,意即傣历新年,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傣族村落,是傣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泼水节的传说在民间流传有许多版本,其中之一讲述的是:凶神捧玛点达拉乍法力高强、凶残暴虐,他从民间强抢了7名年轻女子为妻。7位善良的女子为了百姓的安宁,便商议除去捧玛点达拉乍为民除害,她们用甜言蜜语向捧麻点达拉咋探听,得知了用他自己的头发可以杀死他的密诀。一天,7位女子趁捧玛点达拉乍酒后酣睡,用头发勒死了凶神,为百姓除去一大害。凶神的头落到哪里,哪里便燃起熊熊大火,邪火猛烈无法扑灭,7位女子便轮换着把凶神的头颅抱在怀里直到它腐烂,其余人便不停地往怀抱凶神头颅的女子身上泼水以去除污秽。傣家人为纪念她们的壮举,便在新年来临之际泼水相庆,以示祝福。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民族文化大游演

泼水节第一天,傣语称作“宛墨”,类似农历的除夕,家家大扫除,置办年货,准备送旧迎新。第二天叫“宛恼”,意即空日,民间称为恶神头颅腐烂之日,主要活动是泼水。第三天叫“宛帕雅宛玛”,意为“日子之王来临的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要举行堆沙、浴佛、滴福水、赛龙舟、放高升、泼水等活动。

赶摆是泼水节的主要项目之一。传统的赶摆场一般设在江河岸边平阔之处或田坝中央,场边置高升架,用于燃放高升。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民族群众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人山人海,锣鼓喧天。人们听章哈演唱,观赏民间艺人表演的孔雀舞、象脚鼓舞、蝴蝶舞、白象舞、马鹿舞和刀舞、拳舞等,和着鼓点节奏同跳“依拉咴”舞。江上赛龙船,空中放高升。青年男女聚在一起丢包,传递情谊。夜晚,人们继续歌舞狂欢,放高升、放火花和火飞灯,热闹非凡。

泼水节从前只在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傣族和布朗族村寨举行,1961年因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会晤缅甸总理并与各族群众泼水同乐和近年旅游业的发展兴旺,泼水节的知名度日渐高涨。1987年,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批准,每年公历4月13—15日被定为泼水节法定节期,正式写入自治州条例,2005年修订为全州各民族共同欢庆的节日。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勐海县勐遮镇“傣族泼水节”传习所

如今,泼水节在保持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歌舞娱乐活动、物资交流、民族文化大游演等内容,是全面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由此,“傣族泼水节”影响范围越来越大,国内外游客纷沓而来,“傣族泼水节”成为了西双版纳一张靓丽的名片。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傣族泼水节”传习所

2006年5月,经州人民政府申报,“傣族泼水节”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名录。“傣族泼水节”目前尚无传承人,为加强项目的宣传展示,全州建有“傣族泼水节”传习所2所,分别位于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和勐海县勐遮镇。

供稿:西双版纳州文化馆(非遗中心)

来源: 西双版纳掌上文旅

原标题:【非遗展示】水塑的文明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2、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

 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

  泼水节的内容,除泼水外,还有赶摆、赛龙舟、浴佛、诵经、章哈演唱、斗鸡、跳孔雀舞、白象舞、丢包、放高升、放孔明灯等民俗活动,以及其他艺术表演、经贸交流等。

  1、泼水节"祝福":浴佛

  在"麦日",一清早人们就要采来鲜花绿叶到佛寺供奉,担来清水"浴佛"--为佛像洗尘。"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2、泼水节"爱情":丢包

  泼水节也是未婚青年男女们寻觅爱情、栽培幸福的美好时节。泼水节期间,傣族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做"丢包"游戏。姑娘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表示爱情的信物。丢包那天,姑娘们极尽打扮之能事,然后打着花伞,提着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列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小伙子若是接不住姑娘丢来的花包,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颉上,姑娘若是接不着小伙子丢来的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就这样渐渐地选中了对方,一段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就开始了。

  3、泼水节"力量":赛龙舟

  赛龙舟是泼水节最精彩的项目之一,常常在泼水节的"麦帕雅晚玛"(第三天)举行。那日,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江上停泊着披绿挂彩的龙船,船上坐着数十名精壮的水手,号令一响,整装待发的龙船像箭一般往前飞去,顿时整条江上,鼓声、锣声、号子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声声相应,节日的气氛在这里达到了高潮……

  4、泼水节"舞蹈":象脚舞和孔雀舞

  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泼水节自然少不了舞蹈。大规模的舞蹈主要安排在泼水节的第三天,如象脚舞和孔雀舞等。从七八岁的娃娃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到村中广场,参加集体舞蹈。象脚舞热情、稳健、潇洒。舞者围成圆圈,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中姿态为基础,在趣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聚着傣族儿女们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舞者尽情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唱边跳,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狂放不拘,连续跳上几天几夜也不知疲惫。

  5、泼水节"高升":放高升和孔明灯

  放高升是泼水节的又一项保留节目。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一种烟火,将竹竿底部填以火药和其它配料,置于竹子搭成的高升架上,接上引线,常在夜晚燃放。放高升时,点燃引线使火药燃烧便会产生强劲的推力,将竹子如火箭般推入高空。竹子吐着白烟,发出嗖嗖的尖啸声,同时在空中喷放出绚丽的烟火,犹如花团锦簇,光彩夺目,甚是美妙。地上则欢呼声、喝彩声此起彼伏,议论声、赞美声不绝于耳,好不热闹。高升飞得越高越远的寨子,人也觉得更光彩、更吉祥。

  放孔明灯也是傣族地区特有的活动。入夜,人们在广场空地上,将灯烛点燃,放到自制的大"汽球"内,利用空气的浮力,把一盏盏孔明灯放飞上天。一盏盏明亮的孔明灯在漆黑的夜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人们以此来纪念古代的圣贤孔明。

  德昂族的泼水节

  德昂人也过泼水节,时间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除了泼水祝福和跳象脚鼓舞等节目与傣族泼水节一致外,德昂族泼水节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为长辈洗手洗脚。届时,每家的晚辈年轻人要准备一盆热水,端来放在堂屋中央,把家里的父母等长辈请出来坐在堂上,向他们叩头请罪,请他们原谅晚辈的一年来不孝顺的地方。长辈们也要检讨一年来在为晚辈树立榜样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然后,晚辈为长辈洗手洗脚,同时互祝来年在和睦、勤劳的气氛中度过。 如果父母去世,兄长、姐姐和嫂嫂、姐夫就成为洗手洗脚的对象。这个习俗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待奉母亲,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痛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温水中清洗。以后就演变为一种习俗。

本文关键词: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是什么,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图片,傣族泼水节的风俗介绍,傣族的泼水节和节日风俗,傣族泼水节的民风民俗。这就是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 傣族泼水节传统习俗有哪些,傣族泼水节的民族风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傣族泼水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558856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