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德国小蠊和蟑螂的区别】,德国小蠊蟑螂是不可能消灭的,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最常见的三种蟑螂,美国大蠊,德国小蠊,还有亚洲蟑螂
- 2、德国小蠊和蟑螂的区别
1、最常见的三种蟑螂,美国大蠊,德国小蠊,还有亚洲蟑螂
蟑螂可追溯到石炭纪时期,那个时候地球上有两米的蜈蚣,1米半的蜻蜓,60厘米长的蝎子。蟑螂的体型也不小,多年来,为了适应地球的变化,蟑螂进行了许多调整,以便能够在多次物种大灭绝中生存下去。
几亿年来,蟑螂发展处数千种,其中最常见的是以下3种:
1,美国大蠊
美国大蠊其实不是美国本土的原生蟑螂种类,它们原产于非洲地区,在大航海时代,随着商船来到了北美大陆,逐渐成为当地常见的蟑螂种类。
几百年来,随着全球商业的发展,大蠊蟑螂已经遍布于几乎所有的人类活动区域。
它们的平均长度约为4厘米,高约7毫米。全身是红棕色,头部后面的身体区域具有淡黄色的边缘。
美国大蠊是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昆虫之一,快速行进时速度为5.4公里/小时,如果大小于人类相当,相当于跑到了330公里/小时。
美国大蠊喜欢在夜间活动,怕光。
2,德国小蠊
德国小蠊,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德国小蠊适应性强、繁殖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因而对其防治难度很大。

德国小蠊通常为约1.1至1.6厘米长。颜色各异,从棕褐色到黑色几乎都有。
德国小蠊其实也不是原产于德国,在德国它们叫做俄罗斯蟑螂,德国小蠊的名字只是在英语国家被使用。
我国目前大量名称以英文为准,所以也叫做德国小蠊。
其实,这种蟑螂原产地在东南亚。
该物种现在分布在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大陆以及许多主要岛屿上。
德国小蠊对光极为敏感,除非受到干扰或者数量过多才会在白天活动。
假如晚上突然开灯,发现有蟑螂以极快的速度逃跑,几乎可以肯定是德国小蠊。
3,亚洲蟑螂
亚洲蟑螂与德国小蠊几乎相同,只是少数形态有差异。像德国小蠊一样,长约1.6厘米,颜色棕褐色,有翅膀。
它们的不同在于一下几点:(1)亚洲蟑螂的翅膀更长,更善于飞行。
(2)亚洲蟑螂喜欢在白天活动,德国小蠊喜欢在夜间活动。
(3)亚洲蟑螂主要在野外活动,而德国小蠊主要在室内活动。
2、德国小蠊和蟑螂的区别
德国小蠊是最难治理的一类世界性家居危害生虫,适应性比较强繁殖能力快,易产生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因而对其防治难度非常大。德国小蠊颜色各异有棕褐色到黑色。
德国小蠊与蟑螂的区别?
德国小蠊与蟑螂的区别:
1、体态差异。德国小蠊体长约10-15mm,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小蟑螂,差不多跟人的尾指般大小。美洲大蠊体长约为27-40mm,也就是常见的大蟑螂,它跟我们人的大拇指般大。
2、体色差异。德国小蠊体色为茶褐色,雌虫色略深;美洲大蠊为红褐色。
3、前胸背板差异。德国小蠊前胸背板有2条黑褐色纵条;美洲大蠊前胸背中部有黑褐色蝶斑,中线向后延伸似“小尾”,前缘有黄色“T”形小斑,后边缘呈黄色,色斑较宽。
4、翅差异。德国小蠊翅发达,雄成虫的翅接近腹端,雌成虫的翅超过腹端,前翅狭长,超过腹端,质稍厚实,后翅无色透明,臀域纵脉呈褐色,横脉无色;美洲大蠊的雄虫翅远超腹部末端,雌虫翅仅稍稍超过腹末,前翅呈红褐色,后翅径域至肘域呈淡黄色,半透明,臀部无色透明,脉纹呈黄褐色。
5、卵鞘差异。德国小蠊的初产卵鞘为白色,渐变淡褐色,以至栗褐色,卵鞘长约7—8mm;美洲大蠊初产卵鞘呈白色,渐变褐色至黑色,长约10mm左右。
大蟑螂,小蟑螂这两种蟑螂有什么差异
大蟑螂,小蟑螂这差异在于个头大小,其他没有差异。
蟑螂喜欢选择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栖居,这就是它们孳生所需要的4个基本条件。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就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喜暖爱潮是蟑螂的重要习性。
喜暗怕光,昼伏夜出,这也是蟑螂的重要习性。白天它们都隐藏在阴暗避光的场所,如室内的家具、墙壁的缝隙、洞穴中和角落、杂物堆中。一到夜晚,特别在灯闭人睡之后才出外活动,或觅食,或寻求配偶。在一天24小时中,约有75%的时间都是处于休息状态。
扩展资料:
蟑螂昼伏夜出,表现出明显的昼夜活动节律。据观察,德国小蠊从19点开始活动,21—22点为活动高峰,在次晨2点出现小高峰,5点消失。
黑胸大蠊自19点开始活动,20点即现高峰,到23点和次晨2点又会出现2个小峰,晨4点活动终止。据观察,在12小时昼夜交替环境中美洲大蠊的活动情况,可以分为6个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蟑螂
本文关键词:德国蟑螂和美国蟑螂的区别,德国小蠊蟑螂是不可能消灭的,蟑螂是德国的吗,德国小蠊蟑螂图片,德国小蠊蟑螂。这就是关于《德国小蠊和蟑螂的区别,德国小蠊蟑螂是不可能消灭的(最常见的三种蟑螂)》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