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如何看懂指南针】,如何看指南针,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如何看懂指南针:如何看指南针
- 2、指南针的由来:由战国“司南”演变而成,专家提供3种说法
1、如何看懂指南针:如何看指南针
手拿指南针,原地转圈,转到红色指针与北重合了。这时候指南针上的东南西北就是实际的东南西北。然后将指南针水平放置,指针会停止摆动,这样就能准确的看出南北方位。如果想要通过指南针寻找方位的朋友们,可以将指南针缓慢的转动,当指针与指南针刻度盘的“北”重合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所在的方位了。
指南针上的字母代表的是:E代表东、W代表西、S代表南、N代表北。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在野外指南针对我们极其重要,所以一定要知道怎么使用指南针。使用指南针时,需远离会产生磁体的物品,如汽车、铁丝网和高压线等,而且距离最好保持在十米以上,否则会影响到指南针结果的准确性。然后将指南针水平放置,指针会停止摆动,这样就能准确的看出南北方位。想要通过指南针寻找方位的朋友们,可以将指南针缓慢的转动,当指针与指南针刻度盘的“北”重合之后,就能知道自己所在的方位了。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理南极(磁场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
2、指南针的由来:由战国“司南”演变而成,专家提供3种说法
近代地质学家章鸿钊汇编的《古矿录》,“以行省为经,以朝代为纬”,全面整理注释了两汉以来各类史书中华夏大地的矿产位置,其中提到战国时期的磁山就是指南针的发源地,在今天河北邯郸市武安县。
指南针的前身是司南,古人用来辨别方向的器具。《管子》载:“山上有磁石者,其下有金铜。”《吕氏春秋》九卷精通篇有载:“慈招铁,或引之也。”人们在磁山上发现磁铁矿,久而久之发现磁石吸铁、磁石有指向性。
经过历朝历代的研究,指南针终于应运而生,在古代中国多用于军事、占卜、看风水以及定位等方面,而流传到国外用于探险、航海等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推动世界殖民地的帮手。
1、按磁针偏向记载:指南针最早记载于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
王振铎教授认为,指南针真正出现的时间应该是宋代,“自周末至李唐,古人所称述之‘司南’或称‘指南’为一种辨别方向之仪器,其物便于携带及测验,宛如指南针之用矣。”
大意是从周代末到李唐王朝,无论是司南还是便携的指南器,都真能称之为指南针的过渡阶段,因为这一千多年尚未有关于磁偏角的记载。直到《梦溪笔谈》出现“微偏东”类似的文字注释。
2、按司南的历史演变记载:指南针最早出现在唐朝,在北宋得以发扬光大。
西晋的太子太傅丞崔豹曾著《古今注》,其中提到“蝌蚪,虾蟆,(青蛙)子也,一名悬针,一名玄鱼。”古代学者考据这是司南“从勺到针”的过渡样式,在南北朝时期确实出现过悬针与方向盘搭配使用的记录。
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潘吉星,在王振铎教授和英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的观点基础上,推断出指南针源于唐代。凭借唐代堪舆中出现的水罗盘证据,重新梳理了指南针的发展脉络和发明时间,“晋南北朝开始对司南作技术改进,而在唐代后期完成从司南向罗盘的转变,北宋人享受这些技术成果并使之发扬。”
3、在三星堆玉器上出现指南针,将中国指南针发现史追溯到伏羲时代。
上古文献中曾提及,是黄帝发明了指南车,但未有实物为证。直到四川三星堆遗址发掘以来,考古学者在出土的玉石器里发现了指南针的原型,只不过是玉石雕琢,无法转动,有可能是祭祀崇拜活动中的象征。
凭此暂且不能断定指南针在上古时代出现过。
三星堆玉石司南
时至今日,户外旅行、徒步、登山等野外活动盛行,指南针广泛普及为户外运动爱好者指引方向,毕竟在偏远地区万能的导航也可能起不了作用,地图和指南针很关键。
本文关键词:逃离塔科夫如何看指南针,手机如何看指南针,如何看指南针度数,如何看指南针的经纬度,如何看指南针罗盘。这就是关于《如何看懂指南针,如何看指南针(由战国“司南”演变而成)》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