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两肋插刀”中的“两肋”是指什么】,“两肋插刀”,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都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你知道这成语,说的是哪个历史名人吗
- 2、“两肋插刀”中的“两肋”是指什么
1、都说为朋友“两肋插刀”,可你知道这成语,说的是哪个历史名人吗
在《隋唐演义》中的秦琼是山东历城县的一名捕快,此人广交朋友,孝顺母亲,小说里一提到秦琼是这样描写的“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塞专诸似孟尝”人送绰号“秦二爷”。
程咬金、尤俊达劫了皇纲(整整四十八万两白银),秦琼负责调查,得知是自己的好兄弟程咬金干的,调查完往回走时路过一个名叫“两肋庄”的地方。秦琼犯愁了,眼前有两个岔道,一条是回厦门府,回去复命告诉知府案子破了,是程咬金干的;另一条道是通往登州的,靠山王杨林在那,督办调查皇纲的人,秦琼不想出卖朋友,于是秦琼把脸化成蓝色,胡须染成红色,找到杨林告诉他劫皇纲的人是我,秦琼为什么要化妆呢?因为见过程咬金劫皇纲的人知道是个蓝脸红须的人劫的,这就是秦琼“染面涂须闹登州”。
这就是两肋插刀的由来,其实是“两肋岔道”,为保朋友性命,秦琼故意走岔道。还有一种说法是,靠山王杨林抓住秦琼后,看他主动来投案,怀疑他是顶纲的人,于是劝说秦琼:“壮士啊!我知道你是有苦衷的,不得已替朋友定罪,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全了对朋友的义气,你家中还有年近八十岁的老母怎么办?势必无比凄惨。”听到这里秦琼大孝子一个,心头一阵心酸,眼泪顺势流了出来,他脸上的蓝粉被冲开了,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形成两条岔道,这就是秦琼为朋友“两泪岔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句话传来传去变成了“秦琼为朋友两肋插刀。”
后来秦琼辗转投到李世民麾下,打下李唐天下,李世民杀死大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登基后,夜里老是睡觉不安稳,于是让秦琼持双锏和尉迟敬德持鞭守在宫门外,这也是我们民间过年贴门神习俗的由来。秦琼一生参加大大小小二百多次战役,受伤在所难免,以致晚年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去世,唐太宗李世民为其追封徐州都督,封邑七百户,命人在秦琼墓前造石人石马,以彰显他的战功。
2、“两肋插刀”中的“两肋”是指什么
“两肋插刀”的“两肋”现在指的就是“两边肋骨”,但最开始这个“两肋”指的是一个叫两肋村的村庄,出自《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村走岔道,后来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两肋插刀,汉语成语,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某人对兄弟朋友非常讲义气,愿意承担极大的牺牲,为其两肋插刀。但最开始这个两肋不是指两边的肋骨,而是一个叫两肋村的村庄。其出自《隋唐演义》中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村走岔道。
典故一
原文:《隋唐演义》: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
大意: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所谓“响马”,指旧时抢劫旅客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但在民间,这些聚啸山林劫富济贫的群体却被视为草莽英雄。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响马”朋友。最后,抓捕行动失败,秦叔宝遭牵连,险些丧命。后聚义瓦岗寨的“响马”朋友在登州城,奋力抢救秦叔宝,聚义瓦岗,共举义旗。隋亡后,秦叔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名扬天下。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说书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流程中,添枝加叶并借题生发,皆属群众的艺术再创作。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最后演化成“为朋友两肋插刀”。

典故二
“为朋友两肋插刀”是秦叔宝为救朋友,染面涂须去登州冒充响马,路过两肋庄时,在岔道想起老母妻儿,犹豫片刻,一条路去武南庄,一条路去登州,一条路回家门,最终还是为朋友,视死如归去了登州,两肋庄岔道体现出秦琼的深重义气,就被人们传为“两肋岔道,义气千秋”。随着时间的推移“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这句话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插刀”了。
本文关键词: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意思,两肋插刀的典故,两肋插刀的拼音,两肋插刀的两肋,两肋插刀 地名。这就是关于《“两肋插刀”中的“两肋”是指什么,“两肋插刀”(都说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