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谈谈管理方格理论】,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谈谈管理方格理论: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分享——管理方格理论
- 2、谈谈管理方格理论,管理三少
1、谈谈管理方格理论: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分享——管理方格理论
一、管理方格图
二、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
9.1型方式(任务型)
只注重任务的完成,不重视人的因素
1.9型方式(乡村俱乐部型)
特别关心职工。这种管理的结果可能很脆弱,一旦鹭港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影响,生产成绩会随之下降
5.5型方式(中庸之道型)
既不过于重视人的因素,也不过于重视任务因素,努力保持鹭港和妥协,以免顾此失彼
1.1型方式(贫乏型)
对职工的关心和对生产任务的关心都很差
9.9型方式(团队型)
对生产和人的关心都达到了最高点。应用这种方式的结果是,职工都能运用智慧和创造力进行工作,关系鹭港,出色地完成任务。
作为一个领导者,既要发扬民主,又要善于集中;既要关心企业任务的完成,又要关心职工的正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使领导工作卓有成效。
2、谈谈管理方格理论,管理三少
谈谈管理方格理论?在道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之后,老子还想做个总结,进一步锤实万事万物的相对性和变幻不定,于是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谈谈管理方格理论?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谈谈管理方格理论
在道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之后,老子还想做个总结,进一步锤实万事万物的相对性和变幻不定,于是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我们的一切秩序是在比较对照中调整和定型的,一切烦恼焦虑是在比较对照中放大和扭曲的,一切纷争是在比较对照中激化和失控的。或许就是俗话说的“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没有对比一切也就都不存在”。
有和无是相互对照的,所有的“有”都是从无生出来的,所有的“有”也都会渐变成无。难和易是相互对照的,有时先难后易,有时先易后难;你觉得难他觉得易,此时难彼时易。长和短是相互对照的,忙碌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难熬时一分钟也很长。高和低是相互对照的,你辛苦追求的高可能在别人眼中是低,总有人在你的高处也总有人在你的低处……
在道家眼里,从来不存在绝对对立的东西,所谓的对立事物,不仅相互依存,而且还能相互转化,甚至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
美丑、善恶、好坏都是相对的、常变的,又是个性化的、多样化的。天下食物酸甜苦辣咸,菜系繁多,哪种是至美;天下书法真草隶篆,名家万千,谁又是至善?坐在私家车上嫌公交车横冲直撞,坐在公交车上则嫌还不够横冲直撞;骑车时恨汽车没规矩,开车时则恨自行车没规矩。足球篮球比赛没有任何一场的判罚细节能让主队客队所有观众都满意。
在实际工作的生态环境中,有了人就有了江湖,情况就更复杂:比如勤劳积极是好事,但群体中的成员家庭状况各异、身体状况各异、生存境遇各异、性格志趣各异,因此某些“勤劳”、某些“积极”,往往是职场大忌,因为它很可能会越界、越位,会对他人工作形成干涉,对基础界限造成侵犯。而进一步,如果管理者不加甄别地对类似“美善”一味推举,就会加剧人际矛盾、混乱工作生态。
管理者更要想清楚,团体所树立的美善标准与导向,究竟是你喜欢、还是某些人喜欢、还是所有人喜欢?如果所有人都喜欢,则根本无需倡导而人人自会践行;如果只是某些人喜欢,那么这种美善就是要存疑的。再进一步追问,被树立的美善的个体或群体是真美真善吗?其他人真的没有比他更好吗?或者真的比他差吗?如果被肯定或奖赏的“美善”者是不够格的、伪善的、曲意逢迎的,或是管理者偏听偏信的,那么这种标准与导向的树立就只会带来反效果,引发民怨,制造“逆淘汰”环境,促生消极虚伪的工作生态。
一件事,对你是善,对别人可能就是不善;此时此处是善,彼时彼处就是不善;善无常善,恶无久恶;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可能带来正效果,也有可能带来反效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在不同的主次矛盾下,美善是复杂的、不固定的。其实,不仅是美善,万事万物大致都遵循着这些规律。只选择一种美、只承认一种善,要么有可能走向封闭、僵化和迟钝,要么有可能走向狭隘、偏私和霸权。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是因为对于天道而言,没有美与恶、善与不善之分,也没有偏私,天下万物皆为“一”,一样都是物,生命平等,得失平等。比如四季轮回,春花凋落、秋叶飘零、酷暑难耐、寒冬肃杀,该生长时生长,该衰落时衰落,一切都是自然。比如在自然界生物链中,狮吃狼、狼吃羊、羊吃草,无法说谁是美善、谁是丑恶,一切都只是天道自然的循环与平衡,反倒是干涉破坏这种循环和平衡才是一种恶。
天道去,人道生,然后一生二、二生三,就开始了强分善恶美丑。所以老子强调“圣人抱一”,有智慧的管理者,处理各种情况都首先想着这个“一”,即要整合而不是分散,要混同而不是对立,要交融而不是排斥。
所谓善恶美丑,本质上都是由权力生出的话语权,使一些人的主观倾向或功利目的,定型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进而操纵舆论,强制推行。但纵观古今中外,那些自上而下推行倡导的价值标准,着实不乏盲目的、多变的,欺骗的、功利的,错误的、强暴的,给社会民众带来困扰和灾难。一国所钦定推行的思想观念都藏着如此大的风险,何况一个企业或团体呢!
“楚王好细腰,宫人多饿死。”国君喜欢细腰,一国的人就都会以病态消瘦为美,不惜将自己饿得形销骨立,并以此行为为善,为获取利益的手段。这提醒管理者必须慎言慎行,不可轻易表态出偏好与偏爱,更不要轻言善恶倾向,以免为人所利用,以免引发祸患。
更何况,管理者或者权力掌握者,往往对别人的生活乃至生存层面都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别人就不是以原则公理而是以管理者的意志与喜好来定位善恶美丑。秦代赵高只手遮天,在大殿上公然指鹿为马;明代魏忠贤权倾朝野,遍杀良臣,每个被杀者都有冠冕堂皇的“丑恶”罪名,而天下人却只能屈从于这种丑陋的“正义”。这些正是美善标准背后的复杂性、荒谬性以及“权力话语”的有力写照。
归根结底,管理者树立善恶标准及导向,往往是为了标榜自我、彰显格调,进而又会与企业理念、业绩指标、赏罚奖惩、职位升降等挂钩,这就不可避免地与“利”纠缠,极有可能过犹不及走向反面,引发三种弊病:一是机心,只要有了机心就是作伪;二是为了相关利益不择手段,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害人害己;三是以美善评判为工具侵害人的权限与自由,甚至巧立名目借“刀”杀人,从而将企业生态推入更加不可控的险境中。
因此事实往往是:立一美,或许会生百种丑;立一善,或许会引百种恶。
最后,既然管理之道非常道,管理之法无定法,管理之德无善恶,那么管理者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老子给出的答案是:“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大家肯定已经发现,这里面最重要的元素,是“不”、是“无”。
管理者要注重“无为之治”和“不言之教”,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尽量把人性之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度内,不要多做多为,人为地去刺激人的贪念、挑逗人的底线、引诱人的罪念,不要搅动欲望、激发丑恶。
完善的工作体系,大多都能实现“上无为而下有为”,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公司自然能有序运转。当然,这种“无为之治”有个前提,就是管理者首先要建构一个以平等和尊重为基础的公平环境,只要有公平二字为底线,就尽可以有人野心勃勃,有人温良俭让;有人积极奋勇,有人独善其身,整体的生态环境依然会在一种自组织状态下平衡运转。而这公平二字,正是效仿天道的最关键一环。
正所谓“最好的管理者就是管理好自己”,如何管理自己?就在于“三少”法则。
第一,少做。少做不是不做,而是做得有度。无为之治,也就是不要多为、妄为、乱为,不干涉侵犯,也不事必躬亲,而是在统筹引导让一切进入正轨后,只在幕后观察,拿捏尺度,调控平衡,然后顺其自然。
第二,少说。少说不是不说,而是说得有度。管理者不怕彻底没能力,也不怕能力卓越,怕的是能力不足又自认为能力超强的管理者,他们对群体造成的危害与破坏最大。而且这样的管理者往往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缺乏独立思考判断力,所以经常处在不稳定的变化中——跟着别人变、跟着时代潮流变、跟着自己欲望变;而别人不可靠、时代经常变、欲望本身盲目多变,那么下面的人就经常会无所适从、疲于奔命了,所以,还不如尽量少说,反而不会造成大规模的、根本性的损害。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作为管理者,言多必失,言失必入困境,不如少用言语和行为牵引、干涉、扰乱人与事,不如保持基础的、平稳的状态,顺应自然而然的运行节奏。无论管理者能力高低,“少说”二字都是一个值得“随身携带”的锦囊。
第三,少取。少取不是不取,而是取得有度。这个“取”指向物利、功誉等许多内容。管理者应效仿天道,生长万物但不贪求索取,滋育万物但不居功炫耀。不仅少取,而且还能不争、不占,甚至还能做到“让”,那就是更了不起的管理者。
譬如减利。智者不会费尽心机地积攒、死守、计较手中的利,而是彻底打破利益越多越好、利益源越多越好的惯性思维,先要学会放弃那些投入产出比低下的“利”、华而不实的“利”、分散精力的“利”、不合于整体规划的“利”;进而让利、舍利,适当地、巧妙地把利分转出去、传送出去,并且不追其轨迹、不问其收益,而更多的、更大的、更高层次的利,也便常常因此不请自来。即便利微甚至无利,从长远来看也绝不是坏事。
再如减权。权力不会带给人快乐,相反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过度的权力欲望引发过度的权力集中,进而走向僵化、腐烂、溃败。另一方面,再精明强干也不可能做完、做好所有工作,即便能做到,对于一项事业来说也依然是失败的,因为其发展是畸形的、非自觉性的、非持续性的,并且损害了群体的活性与生态。所以好的管理者都懂得如何分权、让权,懂得不盲目地贪多扩张,懂得如何从“用兵”转化到“用将”,懂得该托管的就放手、该信任的就用人不疑、该信服赏识的就不吝惜奖赏表彰、该锻炼培养的就给机会和平台、该群策群力的就索性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管理之中。
作者:李赫宇
本文关键词:论述管理方格理论,管理的方格理论,管理方格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阐述管理方格理论的内容,管理方格论的观点。这就是关于《谈谈管理方格理论,专升本管理学知识点分享——管理方格理论》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上一篇: 苏绣的五大特点,很多朋友知道苏绣
- 下一篇: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什么意思,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的原文及翻译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