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马王堆汉墓古尸】,马王堆汉墓女尸刚出土,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马王堆汉墓古尸:长沙马王堆女尸“全面体检”,评估以前保存情况,还能保存多少年
- 2、马王堆汉墓古尸,马王堆汉墓女尸刚出土
1、马王堆汉墓古尸:长沙马王堆女尸“全面体检”,评估以前保存情况,还能保存多少年
马王堆古尸还能保存多少年?
本文作者 倪方六
1972年,距今两千多年的汉朝古尸(女尸),在马王堆出土,轰动国内外。
48年了,已过去近半个世纪。这具中国最著名古尸目前保存情况如何?还能保存多少年?
马王堆女尸
马王堆古尸的出土,可以说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奇迹。当时正处于那个特殊年代,但古尸的保护仍得到了当时国家最高层的关注和重视,国家组织了国内十几所重点医学院校来长沙,对古尸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据公开资料,周恩来总理曾多次过问古尸保存问题。周总理曾经询问专家,古尸能在地下保存两千年,我们能不能保存200年?周总理这样问,其实给女尸的保存年限设定了一个目标,他希望至少保能存200年。
当年最高层领导批示
能做到吗?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人给出肯定的答复。
湖南省马王堆古尸与文物研究保护中心主任、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主任罗学港,是马王堆古尸保护最权威的专家,他曾就此话题回应公众,“我们当然希望能够保存更长的时间。”
出土物,着衣女俑
事实上,在女尸出土以后,“保存百年”是专家们最大的心理预期。
现在“百年”已近半,古尸保存情况如何?这不仅是网友和外界关心的问题,也是相关专家和领导最想知道的。
2002年,在决定将古尸从湖南省博物馆老馆搬到新馆时,曾对古尸进行了一次“全面体检”,结果令人满意,但也出现了最让专家担心的问题。
1970年代专家检查女尸
古尸出土以后,与刚睡着一样,如果不是事前知道,根本不会有人相信是两千年前的古尸。皮肤还有非常好的弹性,润泽、柔软,外形完整无缺,用“栩栩如生”来形容并不夸张。
不只外形保存完好,专家在解剖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内脏还存在于尸体里面。
发掘时棺椁暴露情形
这太出乎专家意料,非常非常难得,因为人死后,自身的组织、细胞会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出现“自溶”现象,一些器官会“化成水”,或是变软变性。
马王堆女尸死后2000多年内脏都还存在,最容易变质的肝细胞在显微镜下,竟然还能看出基本的轮廓,还有些脂肪组织存在。这不是奇迹吗?太不可思议,也太不可想象了!
当年考古发掘现场
出于保护女尸需要,解剖后只能将内脏摘取出来。现在观众看到的女尸其实是“空壳子”,徒有外表。
为了保存这具极为稀见的古尸,国家专门拨款给湖南,建馆保护。
出土物 竹编箱子
当时,先给女尸血管内注入自制的防腐剂,又模拟古尸地下保存的环境,将古尸放到注入保存液的水晶棺里。然后,放到地下层,保持恒温恒湿。
2002年,在决定将马王堆女尸从老馆搬迁到新馆时,湖南省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省政府办公厅还召集了湖南省博物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等单位召开协调会议,决定对女尸30年来的保存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
当年棺椁吊运现场
当时,书面称之为“中期保存评估”。
这一提法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30年称“中期” ,那古尸“后期”还能有多少年?所以有专家认为,这样的提法不妥,如果中期是30年,后期至多也是30年,马王堆女尸最多还能保到2032年?
出土物,素纱襌衣
搬迁古尸一事,湖南方面首先向国家文物作了请示汇报。为此,国家文物局领导根据国务院领导的具体批示,多次来到湖南省博物馆现场办公。
为了实现长期保留女尸的目的,一是成立了“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由该中心对古尸保存进行评估;二是换棺,换上更为先进的水晶棺;三是换棺液,换上更科学、更合理的古尸保护液。
放置女尸的内棺
古尸的全面体检结果,让专家和领导十分满意和兴奋——马王堆女尸完全可以继续长期保存。
专家在30年后打开水晶棺,发现女尸的皮肤依然如出土时一样有弹性。
发掘前马王堆外景
专家从女尸小腿部皮肤取了肌组织和皮肤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在皮肤结构中间可以看到一些成熟的胶原纤维。观察当年解剖处的骨骼肌,也能观察到了胶原纤维。胶原纤维可以保持皮肤弹性和骨的韧性,说明女尸状况依然非常好。
体检中发现,女尸体形没有变化,但皮肤变白了,而刚出土时有点黄。
女尸现放在水晶棺中
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专家分析是保护液的原因。保护液白色透明,会定期更换,这样就把皮肤“洗白”了。
之前怀疑棺液中有霉菌。因为在老的棺壁上发现了一些圆形白色斑片样改变。如果真是长了霉菌,那情况就太糟糕了,古尸保存不了多少年的,也许真是“晚期”了。
当年发掘现场
X光透视显示,古尸的骨质保存情况也无明显变化,骨质与现代同龄人的X光片是一样的,令人惊奇。
但从保存液里面发现了不好的现象,钙离子和磷浓度增高,还有一定含量的氨基酸。
专家为此最担忧。这说明什么?说明古尸出现了“脱钙”问题,一部分蛋白质出现降解。
女尸体检中,穿黑衣者为湖南省博物馆馆长熊传薪
体检中发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当时专家提出的方案是对保护液的成分进行重新调配,适当提高有效浓度。同时,调整保护液的酸碱度,因为不论是放酸性环境中,还是碱性环境中,都有可能让无机盐从骨组织中跑出来,导致骨组织发生变化。
2004年、2006年,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先后两次,对保护液成分调整后的古尸进行检测,发过趋势变好,蛋白质的降解速度减缓,钙离子的浓度也在逐渐降低,开始慢慢接近正常值。
出土漆器
需要指出的是,不论是换棺,还是调整保护液,都要上报国家文物局的,并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组进行讨论,认为可靠可行后,才同意新保护方案的。可见国家对马王堆女尸的重视。
与此同时,又对马王堆女尸的存放环境,进行硬件大升级。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
湖南省博物馆老馆
湖南省博物馆新馆面积比老馆大近十倍,软硬件均是一流的,这为女尸的存放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
古尸保存最怕什么?霉菌。
霉菌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而长沙地区的气候湿度较大,细菌及真菌恰恰较易繁殖。怎么办?专家想到外科手术室才使用的先进洁净无菌技术。
当年打开内棺内情形
根据国家卫生部2002版《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规范》,空气洁净技术是指通过科学设计的多层级空气过滤系统,使进入室内的空气在温度湿度调节的同时,滤除尘埃粒子和微生物颗粒,减少空气中浮游菌的数量,最大限度地清除室内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的微环境。
使用这种技术建造古尸保存室保护马王堆女尸,在中国是首创,也是国内第一例。
从湖南省马王堆古尸和文物研究保护中心,发表在《湖南省博物馆馆刊》(第六辑)上,《层流技术在马王堆古尸保存室的应用》一文来看,这样的首创是成功的。
古尸保护室,左为更衣室,右为预备室、存尸室(最里层)
马王堆古尸保护系统非常科学和严谨,最外边是更衣室,次是预备室,最里面,也是最核心区才是古尸保护室。古尸保护室分I区和 II区,经检测,空气中浮游的细菌I区每立米为10.6个, II区为14.1个——高度洁净!
在如此理想的环境中,再加越来越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如果没有不可抗拒因素发生,马王堆女尸长期保存,应该没有问题的。
2、马王堆汉墓古尸,马王堆汉墓女尸刚出土
47年前的今天,
一场轰动世界的考古发掘
正式拉开了帷幕。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举世瞩目,
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新起点。
1971年12月,
正值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带建造医院,
然而在施工的过程中
却意外的发现了不明气体,
湖南省博物馆当即派出了
熊传薪一行人对此进行调查,
并最终发现在挖掘的过程中,
工人们碰到的是一座汉墓。
1972年1月16日上午10点32分,
考古发掘正式开始,
在物力、人力、财力异常缺乏的情况下,
马王堆考古队队员克服了重重困难,
经过三四个月的发掘终于见到了成果。
棺椁位于巨大的方形墓坑的底部,
打开棺材再次出乎人们的意料:
庞大的棺材竟然套装有4层,
最里面一层才是安放墓主人遗体的内棺。
内棺棺身涂着黑漆,
棺盖上覆盖着一块“T”型的神秘彩绘帛画,
帛画色彩绚丽,内容丰富,
体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同时,这幅两米多长并且完好无损的
巨幅帛画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
提取完帛画,考古队决定打开内棺,
但是内棺打开后墓主人
身上却裹有20层衣物,
有丝绸的、有麻织品的,
春夏秋冬的衣服几乎都全了。
所以要想见到墓主人的真面目,
必须先揭开这些已经2000多年
早已糟朽了的衣物。
在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之后,
墓主人完整尸身才终于清理了出来,
但令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的是:
墓主人是位女性,
但她看上去却不像一具古尸,
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
按下去甚至还有弹性,
部分关节也能够活动,
女尸经过防腐处理后,
迅速被送到湖南省医学院,
在注射防腐剂后,
女尸的软组织随即鼓起,
以后逐渐扩散,
和新鲜尸体十分相似,
大家都惊奇不已。
为了弄清楚千年不腐女尸的身份,
考古队队员只有在出土的墓葬陪葬品中
去寻找答案,
事情似乎比想象中进展得还要顺利,
很快,考古人员就发现了一枚印章。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白荣金经过仔细辨认,
最终发现左边是个妻妾的“妾”字,
中间像是辛苦的“辛”字,
右边是追赶的“追”字。
白荣金
原马王堆汉墓发掘组成员
“妾”后头这个“辛追”,这两个字应该说是她的名字。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
考古人员又加大了搜索力度。
随后,他们还发现了印有“軑侯家丞”和
“軑侯家”等字样的随葬器物。
据史书记载,
軑侯是西汉初年的一个侯爵,
曾在长沙国担任丞相,
那这位墓主人会不会就是軑侯的妻子?
假如是的话,
軑侯在当年却只是位次一般的小侯爵,
享有封户仅仅700户,
而墓地的豪华程度怎么看墓主人
也不像是一个小侯爵的夫人。
墓主人辛追的巨型椁室,
形状非常像汉字的“井”字,
中间是4层套棺,
周围堆满了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在所有出土的丝绸服装中,
有一件透明的素沙襌衣最为珍贵,
仅仅重48克,
市场上一般一枚鸡蛋的重量约50克,
而这件衣服比一枚鸡蛋还轻两克,
如果去掉领口和袖口的镶边
则只剩下25克,
据说折叠起来
可以装进一个普通的火柴盒里。
因为马王堆相传为
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
故称“马王堆”。
后又因此处有两座面积相当,
顶部呈圆状的土冢,
又有传说是长沙王刘发
安葬生母唐氏和养母程氏二姬之处,
故又称“双女冢”。
为了弄清楚墓主人的身份,
从一号墓中显然不能得到答案。
从马王堆的两个土堆地形来看,
确实很像两个墓葬的封土,
当时正西面的一号辛追墓已经发掘完毕,
说明在辛追墓的正东面还有一个二号墓,
但是,在一号辛追墓的挖掘过程中,
忽然发现南侧也冒出了气体,
这让人感到非常意外。
既然南侧出现了与一号墓类似的气体,
很可能在马王堆不仅有东侧的二号墓,
还有南侧的第三座墓葬,
由于三号墓已经暴露,
考古队决定先挖掘三号墓。
1973年11月,
考古队希望能在这个墓葬里
再次获得惊喜,
在三号墓中,
他们发现了大量帛书和竹简,
其中,仅帛书就有12万多字。
包括著名的古代典籍
《周易》《老子》等,
大部分都已经是
失传了一两千年的古籍。
但内棺的情况令人失望,
因为棺材已经裂开,
棺液和棺材周围的泥土融为一体了,
三号墓的墓主人也只剩下了一副骨架,
经过医学专家测定,
三号墓的墓主人
是一位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
由此可知,
关于墓主人是皇妃的猜测
在三号墓得不到印证。
在三号墓中
找不到关于墓主人身份的明确线索,
此时的考古队
只有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了二号墓身上。
1973年12月,
考古队开始对二号墓进行挖掘。
由于墓室被毁坏,里面又是一片狼籍,
考古人员不得不在泥水中摸索,
最终从淤泥中拣出了两颗印章。
随后又在淤泥中清洗出了
印有“长沙丞相”4个字的印章。
从二号墓出土的印章看,
二号墓的主人确定是軑侯,
名叫利苍,軑侯字样的铭文在一号和
二号墓的随葬品上也曾多次出现,
由此,一号墓和二号墓的主人都是
皇妃的说法全被推翻了。
根据史料记载,
軑侯利苍曾在西汉初年
担任过长沙国丞相,
由此,3枚印章
成为二号墓最大的贡献,
3个墓葬主人的身份也终于有了答案:
二号墓主人是利苍本人;
一号墓主人毫无疑问
则是利苍的妻子侯爵夫人;
而三号墓主人应该是利苍的儿子......
虽然,马王堆汉墓的发掘
已经过去了47年,
但针对马王堆汉墓的研究
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通过对它不断的研究,
人们期许未来会有更多新的发现。
本文关键词:马王堆汉墓古尸在哪个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古尸的价值,马王堆汉墓古尸 恐怖事件,马王堆汉墓古尸几岁出现,马王堆汉墓古尸纪录片。这就是关于《马王堆汉墓古尸,马王堆汉墓女尸刚出土(长沙马王堆女尸“全面体检”)》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