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最悲壮的大将】,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最悲壮的大将:\"皖南事变\"牺牲最悲壮的将领袁国平:饮弹自尽不当俘虏
- 2、最悲壮的大将,走红几十年的支客师
1、最悲壮的大将:\"皖南事变\"牺牲最悲壮的将领袁国平:饮弹自尽不当俘虏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挑起事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6日,当新四军军部及所属部队9000人奉命北移至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8万余国民党军队围攻。我军被迫抗击,血战七昼夜,终因弹尽粮绝,大部分干部战士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国民党扣押,副军长项英、副参谋长周子昆被叛徒暗害。万分危急之际,一位负责军队政工的将领挺身而出,率余部继续北撤。激战中,他身中数弹,倒在血泊之中。弥留之际,为不连累战友,他悄悄将手枪对准了自己的头颅,成为“皖南事变”中牺牲得最悲壮的我军高级将领。他,就是被毛泽东亲自推荐到新四军任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
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9000多人在奉命北移时遭到国民党军队重兵包围。军长叶挺冒死请命被顾祝同扣押,副军长项英和副参谋长周子昆突围后被叛徒暗害。在万分危急之际,袁国平挺身而出,指挥被打散的一部分部队继续突围北撤。激战中,他身中数弹,一头从山坡上栽到沟底的草丛中。13日晚上八九点钟时候,军部卫士连副连长李甫带领100余人突围至离军部六七里远的周家山洼时,突然发现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躺在那里。俯下身去仔细一看,才看清是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大家立即围上去,连声喊着:“袁主任,袁主任!”
袁国平慢慢地睁开了眼睛,有气无力地说:“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出去,不要管我了。”
战士说什么也不肯丢下自己的首长,他们借着探照灯的光亮迅速查看了袁国平的伤势,发现他全身四处中弹,其中一颗子弹穿透左胸,浑身血糊糊的。李甫立即组织几位身强力壮的战士轮流背着袁国平继续突围。大家趁着夜色在山林中摸索着前进,天快亮时才赶到章家渡。章家渡水深齐胸,河面较宽,无从找船,几个人将袁国平抬在肩上涉水过河,走到水深的地方就举在头顶上。不幸的是,部队在过河时被敌人发觉,密集的子弹扫过来,许多同志牺牲了。袁国平也几次掉进水里,又一次次被战士们从水里捞起,顶起来继续前进。这样折腾了好几次,二三百米宽的章家渡用了40多分钟才渡过,100余名战士过了河只剩下三四十人了。
过了河,大家在章家渡下游的一个庙门口稍事休息。战士们围着昏迷过去的袁国平,一声声地呼唤着:“袁主任——袁主任——”过了好一阵子,袁国平慢慢地睁开眼睛,挣扎着用微弱的声音讲了最后几句话:“你们走你们的……赶快突围……不要……管……我了……,向……组织上……替我……汇……报……”
战士们感到揪心的难过,不忍心抛下敬爱的首长而去。袁国平了解自己的战士,为了不拖累部队行动,为了部属们能够轻装突围,趁大家不注意时,他从口袋里摸出手枪,向自己的头部扣动了扳机……
袁国平,这位不足35岁的新四军高级将领,将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革命事业,实现了“如果有100发子弹,要用99发射向敌人,最后一发留给自己,决不做俘虏”的诺言。
1955年,中央军委指示南京军区将袁国平的遗骸由安徽泾县茂林迁到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重新安葬。
2、最悲壮的大将,走红几十年的支客师
大事小事,红白喜事,总得有一个协调指挥的人。在我们老家,这个人叫支客师。不过这个称呼也许应该写作“知客师”,就是让客人们知道该什么时间该做什么,避免乱套。当然“支客师”也说得通,“支”是支使、协调的意思。参加红白喜事的客人都要受支客师支配,任务分配到谁头上,一般都不会拒绝;支客师让你站着,你就不应该坐着。所以支客师是过事的时候最有权力的人。
其实支客师还有一项重要任务,那就是代表主人说话。主人要表达自己的感谢、喜悦、哀伤等,或者重点感谢哪几个人,都是主人告知支客师,由支客师向大家宣布。
支客师不是人人都能当的,需要具有几方面的素质。第一是胆量,当着这么多人说话,很多人没这个胆量的。第二是说话能力,能说会道,能现场编四言八句更好。第三是组织协调能力,让整个过事期间组织有序,有条不紊。第四是熟悉流程。经过上千年的沉淀之后,红白喜事已经成为文化,娶亲、嫁女、丧葬等都有一定的程序,不能乱套。第五也很关键,就是需要大嗓门,一般人喊话不是能响彻全场的。在农村,同时具有这五大素质的人很少,所以能当支客师的人也就不多,一个村里有两三个就算不错了。
支客师是一种临时身份,只有在过事的时候才有,但因为稀少,平时村民们也就以“支客师”来称呼他们,不至于弄混。以至于那些老练的支客师,真名反而不太为人知了。称呼支客师是一种尊崇。
我们村里有两个支客师,一个姓李,一个姓陈。姓李的支客师功底最为深厚,附近几个村都喜欢来找他,但是到我记事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了,在农村已经属于老人了。姓陈的在二十多岁了才开始自学,并逐渐在本村主持过事,大家都认为他水平很一般。
我们生产队徐树荣结婚的时候,就叫的李支客师。他几乎比徐树荣的任何亲友都早来,先问清楚徐树荣家有些什么安排,徐家告诉他一切由他来安排。这是支客师最喜欢听的话。然后,客人陆陆续续来了,都在大门口平坝上等着。支客师看到人数差不多了,于是扯开嗓子喊起来:
徐树荣家娶妻来,
左团右转(方言,左邻右舍的意思)相帮来。
大家一起站过来,
听我分派事情来。
接着,他分配张三李四王二麻子几个人去借桌子板凳。支客师已经心算过了,大概会来多少人,需要多少套桌子板凳,需要到多少户人家去借。每户人家去两个人,一人搬桌子,一人扛板凳。村里过事都是大家的事,只要支客师点到名字,没有不愿意借出的。
然后,支客师分配组成做饭团队,并任命领头的人;谁负责倒酒,谁负责递烟,谁负责洗碗,谁负责烧火,谁负责洗菜,谁负责款待新娘娘家送亲的人,等等。一般本生产队的青壮年男子和大姑娘小媳妇都会安排,大多数会安排到邻近生产队人员。杀猪有专门的屠户,不用安排,但是要安排协助的人。如果是丧事,一般主人都没有预备,那就还要吩咐上山打柴的团队。到谁家的地里砍柴,这家人也不会拒绝的。
安排完毕,大家领命而去,除了看热闹的孩子,其他人都是一片忙碌。桌子借来了,附近的老人也来了,开始在桌子上推牌九。老人和孩子来玩也是义务,增加人气。
以上的安排忙完了,这一天也基本结束了。当天晚上,支客师安排人员第二天去接亲。接亲的一般都是新郎近亲,有男有女。男的都需要年轻力壮,因为要负责抬嫁妆。徐树荣家距离新娘家只有三公里多,所以可以当天去,远的需要提前一天出发。
第二天一早,接亲的人出发了。到新娘家,新娘家也在办酒席。新娘家的支客师安排接亲的人吃饭,安排人送亲。到了下午,接亲的人和送亲的人汇到一起往徐家走,新娘也跟着。
很快,送亲队伍就到了徐家门口的田埂上,然后,嫁妆放下,新娘也停止了脚步。支客师领着新郎过来。新郎见人发红包。尤其是送亲的人,红包必须足够,否则娘家人不同意进门。这时候,除非必要岗位,其他人都围上来看,场面非常热闹。
新娘终于往前走了。两个妇女用一条红布横在门槛,等新娘跨过去。堂屋已经布置好了,农村没什么花里胡哨,整个就是一片红色。新郎的父母也坐在了板凳上。新娘新郎并排走到父母面前,支客师扯开嗓门喊:
新娘进新房,
两人情意长,
婚姻天注定,
不在一时忙。
一拜天地——二拜父母——夫妻对拜——礼成——新娘进新房——
新娘在新郎家年轻姑娘的引导下进入新房,爬到床上,把蚊罩紧紧关上,然后换衣服。这一个过程算一个节点,换了衣服,以新衣服出来见人,就表示新娘就是徐家的人了。从程序上来说,婚礼到这个时候也就结束了。
但是一般都还有一个后续,那就是闹新娘(老家不叫闹洞房)。
晚饭是整个婚礼最丰盛的一顿饭,一定是九大碗。晚饭过后,好事的人们聚在堂屋,新娘新郎出来,在支客师的引导下改口,除了爸爸妈妈之外,比较近的亲戚要一一见面,一一改口。之后,亲友们走开,支客师喊:
新婚夫妇好鸳鸯,喜糖美酒满屋香。
新郎吃了千百岁,新娘吃了寿延长。
这里写了这么四句,但事实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场婚礼用了这四句,都是支客师根据新娘新郎的实际情况临时编出来的四言八句。所谓四言八句,其实就是顺口溜。
接下来的活动,都由支客师安排,并没有特定程序。需要场面活跃,需要充满对新人的祝福,需要人们乐意参与。同时,支客师还要安排第二天归还桌子板凳和其他用具。这个晚上支客师是最忙的。在徐树荣的婚礼上,支客师逗得大家不断哈哈大笑,而且没有什么黄段子,所有的话都是七字顺口溜。所以大家都知道他水平高。我敢说条友当中能达到他的水平的也很少。
小时候听大人说,长大别当支客师,因为支客师成就了很多人的婚姻,就会导致自己没有婚姻。这话好像有些真,我们村的支客师,姓李的一辈子光棍,姓陈的结婚后不久老婆被山上滚岩石砸死了,给他留下一个女儿。姓李的去世十多年了,姓陈的现在还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从形式和内容都在改变,但是支客师这一职位一直都需要,不过到了今天不用那么大嗓门了,他们可以用扩音器、无线话筒组合。而且,现在绝大多数支客师不会说四言八句了。
本文关键词:死得最悲惨的大将是哪一个,最悲壮的大将军是谁,最悲惨的将军,最悲壮的英雄,死得最惨的大将。这就是关于《最悲壮的大将,\"皖南事变\"牺牲最悲壮的将领袁国平》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上一篇: 宇宙大怪兽贝蒙斯坦,初代最强怪兽排行榜
- 下一篇: 病毒高温可以消毒吗,高温多少度可以消毒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