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百科 2025-10-19 01:52:41 投稿 阅读:3754次

关于【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 内容导航:
  • 1、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 2、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县

1、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大观区有汉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壮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白族﹑高山族、土家族等。

宿松县除汉族外,还有回族、壮族、满族、苗族、彝族、侗族、土家族、高山族、傣族、哈尼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傈僳族等14个少数民族。

田家庵区区境为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居住,其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9%左右。1953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有回族、满族、苗族等少数民族。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有少数民族11个,分别为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侗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白族、土家族、塔吉克族。此后,铁四局第三工程处,中建四局六公司等单位由西南进驻淮南,所属人员少数民族成分较多。少数民族人口中最多的是回族。回族人口除居住在城镇外,主要聚居在淮河沿岸的村庄,比较集中居住在潘集、谢家集、八公山的回族村,其他少数民族如布依族、满族、苗族、壮族等人数较少,绝大多数是建国后因工作调动,毕业分配、单位搬迁、婚嫁原因先后迁入。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八公山区总人口166452人,其中: 新庄孜街道 52748 土坝孜街道 26658 毕家岗街道 21161 山王镇 49406 八公山镇 16479。

潘集区是以汉族为主的市辖区。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分布于古沟回族乡太平村,沟北村、聂圩村、新河村等地。

芜湖路街道,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地处包河区西北部,东至包公街道,南与望湖街道接壤,西邻蜀山区,北接庐阳区,辖区总面积10平方千米。2011年末,芜湖路街道总人口113567人。

1969年成立前,为合肥市西市区延安路街道;1980年4月,更名合肥市西市区芜湖路街道;2002年3月,更名合肥市包河区芜湖路街道。截至2020年6月,芜湖路街道辖10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曙光路1号。

同安街道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是将原望湖街道管辖的分路口、王大郢、卫岗、五里庙、朱岗、周谷堆6个社区和王卫社区马鞍山路以西、青年路以北区域以及马鞍山路以东、南二环路以北区域划归同安街道管辖。调整后,同安街道区域面积约11.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4.79万人。街道办事处暂驻青年路1号(原望湖街道睦邻中心)。撮镇镇,隶属于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地处肥东县南部,东与桥头集镇接壤,南与长临河镇交界,西隔南淝河,与包河区、瑶海区相望,北靠店埠镇,行政区域面积113.1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撮镇镇户籍人口为77036人。民国年间,撮镇属合肥县东二政区;1965年1月,划分为撮镇镇和撮镇公社;1984年6月,撮镇公社改乡,后并入撮镇镇;2006年11月,龙塘镇和长乐乡并入撮镇镇。截至2020年6月,撮镇镇辖17个社区、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先锋社区。

2、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县

安徽简称“皖”,省会合肥,因江南省东西分置而建省,得名于“安庆府”与“徽州府”之首字。安徽省地跨长江、淮河南北,东邻江苏、浙江,西连湖北、河南、南毗江西,北与山东接壤,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截至2015年12月31日,安徽省共有16个省辖市(地级市),6个县级市,55个县。其中,就黟县来说,总人口不到10万人,为安徽省人口最少的县。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首先,就黟县的“黟”字,读(yī)这个音,表示黑色、黑木的意思。黟县属于安徽黄山市,为古徽州六县之一,位于安徽省南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黟县地区属于吴国和楚国的交界地区。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始皇该地区置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汉朝建立后,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刘彻在该地区置丹阳郡,隶属扬州。公元208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从此改黝字为黟。西晋建立后,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隋朝改郡为州,黟县属于宣州。公元592年,隋朝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到了公元742年,唐朝改歙州为新安郡,公元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公元766年,唐朝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进入到宋朝这一历史阶段,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自此之后,黟县长期属于徽州的区划之下。公元1277年,南宋朝廷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元朝建立后,黟县属徽州府。

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

最后,明朝时期,黟县属于南直隶。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江南省分为江苏省和安徽省,黟县属于安徽省。在明清这一历史阶段,徽文化,即徽州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歙县、黟县、绩溪、婺源、祁门、休宁)。同时,对于古徽州地区诞生的徽商,更是和晋商、粤商一起成为“明清三大商帮”。清朝灭亡后,黟县直属安徽省。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黟县属之。截至2016年,黟县面积达857平方千米,人口约为9.6万人。

文/情怀历史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各县人口数量,安徽省各县城人口排名,安徽省各县城区人口,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榜表,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表。这就是关于《安徽省各个县城人口排行,安徽省部分地区人口分布情况》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872687/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