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百科 2025-10-21 13:21:40 投稿 阅读:8771次

关于【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 2、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

1、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在19世纪交响乐的发展中,贝多芬创作的9首交响曲永远都是绕不开的话题,更为后世的作曲家设下了难以超越的阻碍。即便如此,在后代杰出的作曲家中,也不乏众多想要挑战极限的尝试。

于这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位佼佼者便是勃拉姆斯,他的一生虽然仅创作了4部交响曲,相比于贝多芬的9部少了一半之多,但这并不妨碍他被后世广泛称为“贝多芬之后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作为德国古典主义最后一位作曲家与浪漫主义中期作曲家的勃拉姆斯很好地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从四首交响曲当中,他用严谨的古典主义来均衡处理音乐中浪漫情绪的每一个细节,因而我们能听到的便是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01

《c小调第一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曾被德国指挥家汉斯·冯·彪罗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这部作品于1855年开始创作,1876年才最终完成,耗时整整21年之久,而作曲家本人当时也已经43岁。其实所谓“第十号”是指本曲的风格和创作手法与贝多芬的交响曲尤为相似,故因此得名。

这首作品以C小调开始,进而以C大调结束,充满了斗争、烦恼、苦闷、失意、喜悦等人间七情六欲的交织,是遍历人世沧桑者最伟大的精神安慰,也是勃拉姆斯留给世人的精神至宝。有趣的是,作品的终章也与贝多芬“欢乐颂”的曲调极为相似,从各个方面看,这部作品都展现了作曲家对贝多芬典范的回应,也不负其“第十号交响曲”之美名。

02

《D大调第二交响曲》

不同于《第一交响曲》的耗时,《第二交响曲》在1877年便诞生。相比第一的悲怆雄浑,第二则充满田园牧歌风情,是作曲家前往奥地利一个美丽宜人的湖边度假时的有感而发,整个作品沉浸在宁静、柔美、明朗的氛围之中,给人带来一种欢快的听感

这首伟大的交响曲,当时在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后便立即在欧洲引起轰动,甚至被人们称为是他的“田园”交响曲。

03

《F大调第三交响曲》

《F大调第三交响曲》是勃拉姆斯四首交响曲中最短的一部,创作于1883年,当时50岁的勃拉姆斯爱上只有26岁的海敏娜·施比斯,因而在充满激情的热恋中创作了此曲。

勃拉姆斯的这部交响曲拥有英雄人物不少悲壮的篇页,以意志坚强、富有毅力、梦想孤独、寂寞追求等形象描写,乐思鲜明而完善。粗犷旋律、强有力的节奏、柔和的乐队色彩、管乐器在较低音区与弦乐混用等创作特点,都充分展现了勃拉姆斯独特的魅力。

04

《e小调第四交响曲》

作为最后一首交响曲,可以说,《第四交响曲》是一首充满力量、热情地完整的总结,也是其极富戏剧性的一部作品。当中包含了十九世纪尤为黑暗、深沉的音乐元素,即便中间乐章也存在优雅、轻舒与淡淡的明媚,但每当我们听到最后一个乐章时,人类的悲剧性激情便会被勃拉姆斯所点燃,哀乞、悲悼、绝望、失落、期待、无妄、愤怒、骚乱汇集成一股狂涛般的交响巨流,对生命的内省也被推至极端。

起初这首作品首演时,评价贬多于褒,甚至无法获得许多忠诚支持者的接受。但是首演之后,这部作品的价值也被众人发掘,逐渐成为作曲家创作成熟时期价值最高的一部作品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这些1977-78年的录音是卡拉扬最好的勃拉姆斯,柏林爱乐乐团一如既往地流畅而有成就,演奏精湛,没有失去任何力量。例如只需听第二交响曲的结尾,DG的工程师们已经把这个一向很好的录音变成了真正令人震撼的录音,而且,以这个价格就能获得,这一定是个对的选择。——罗伯特·莱文

卡拉扬曾于1960、1970和1980年代在DG录制过《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今天为大家推荐的这一版本是1978年的第二次录音,曾被《企鹅唱片指南》评为三星名盘,绝对称得上是优秀的版本。

在这套《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中,卡拉扬与柏林爱乐的表现尤其突出,带有明显的卡拉扬印记。他们的演绎使各声部的器乐发挥出尤为细腻且丰富的层次感,处处展现了大师对勃拉姆斯深入研究的成果。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而录音方面,这套录音的数字传输非常出色,具有出色的动态范围和最小的噪声,柏林爱乐乐团精湛的演奏,在卡拉扬的培养和打磨下,发出巨大的力量。整个过程中,表演温暖抒情且戏剧化十足。即使是放到现在,它仍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毫不逊色于其他任何版本。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乐迷评鉴

1.卡拉扬的这张勃交,演绎音效都堪称一流,平稳、大气、厚实,至少我是由它爱上了勃拉姆斯的音乐。

2.就拿这张CD中的第二交响曲来说,他与柏林爱乐一贯的由精密紧致音色造就的张力,可谓拨云见日;其间营造出的音响氛围就如一张加大的温柔的床,舒软地托起浑身的经脉血管;无论音色、结构、乐队控制、气氛渲染,俱是第一流手法,将勃拉姆斯所要表达的情感调到最细腻之状态;动静得当,且又刚柔并济。

3.听过这么多版本的勃拉姆斯交响曲,这个演绎最像教科书。

4.卡拉扬的版本总是激昂一些,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百听不厌,精巧的对位和结构之下音乐美妙到无与伦比,勃拉姆斯不愧是贝多芬之后交响乐的又一巨人。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原装进口】

《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德版2CD)

卡拉扬&柏林爱乐乐团

2、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

ID:TheNineMuses

作者: 美在高处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说到交响曲,平时陆陆续续的给大家推荐了不少,但是也有朋友反映还不够系统。所以,今天特别选了 10 部交响曲,和大家一起回顾交响曲的发展历史,算是一次系统的总结吧。

关于交响曲的起源,还得从 18 时期的启蒙运动说起。当时整个社会风气都追求平等和自由,艺术上也打出了追求质朴的旗号。而随着一大批中产阶级的兴起,更是推动了交响曲的平民化。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在此之前,交响曲主要是在宫廷内部和教堂礼拜的场合出现,采用的也多是巴赫的复调音乐,具有贵族气质。所谓复调音乐,就是在音乐的进行中,同时有几个声部齐头并进,比较复杂,欣赏起来有一定难度。

而到了 18 世纪,交响曲则大多采用主调音乐。所谓主调音乐,就是音乐中有一条主要的旋律,其他的声部都是伴奏。这种音乐比较容易让人听得懂,更具平民性格。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公众音乐会便应运而生。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在宫廷或者教堂礼拜时,才会出现大家聚在一起听音乐的场景。就这样,交响曲的规模和形式,在 18 世纪末,逐渐定型了下来。

这个时候,海顿和莫扎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交响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完成了交响曲大厦的历史性奠基。所以有人说,海顿是交响曲之父,其实交响曲并非他发明,但却是在海顿的带动下,成为了一种重大的器乐体裁。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海顿(1732 - 1809)

海顿一共写了一百余首交响曲,跨度 40 多年。其中,他后期创作的 20 余首交响曲,是整个 18 世纪最重要的一组交响曲杰作,也是目前海顿交响曲演出率最高的作品。

海顿的交响曲擅长试验与独创,音乐的进行、和声的配置,还有节奏的重音常有奇思妙想。现在,我们来听海顿最后一首交响曲,也就是《第一百零四交响曲》第一乐章。这支曲子充满了古典乐派成熟之后的那种乐观,明朗,又很通俗的音乐风格,大家可以听一听,来感觉一下。

海顿《第一百零四交响曲》第一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莫扎特(1756 - 1791)

与海顿同时代的莫扎特,在交响曲上也有非常重要的创造。莫扎特比海顿小很多,但比海顿辞世更早。他们两个人是好朋友,但是风格完全不同。莫扎特善于吸收与综合,他的音乐富于温暖的歌唱,线条往往非常柔美而流畅,音乐感觉工整平衡而不露斧凿。

交响曲中,莫扎特最伟大的作品是他创作的最后三首交响曲。这里我选取了他最后一首作品,也就是《第四十交响曲》第二乐章,大家可以感觉一下。

莫扎特《第四十交响曲》第二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贝多芬(1770 - 1827)

音乐到了贝多芬,就完全不一样了。

先来听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如火如茶的法国大革命的气概。这里充满了军号,嘹亮的进行曲,是广场上的狂欢。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可以说,贝多芬以一人之力,确立了交响曲的崇高性和恢弘性的典范,并对其后的整个交响曲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贝多芬手中,交响曲的创作数量急剧减少。他只写了九部交响曲,但他每部交响曲的篇幅、长度和内涵的复杂度都是空前的。所以说,贝多芬确立了交响曲作为叙述重大、严肃和复杂命题的器乐体裁的最高典范。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门德尔松(1809 - 1847)

到了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作曲家一方面要努力继承贝多芬的衣钵,另一方面又试图打破常规另辟蹊径。于是,19 世纪早期就出现了舒伯特、门德尔松和舒曼,这三位德奥系的作曲家。

他们继承了贝多芬交响曲中,较为传统和规范的方面,但同时也让交响曲的色彩感和抒情性进一步加强。这其中,舒伯特尤其开创了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风,但同时他又写出了,正宗的古典式的交响曲大作。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舒伯特(1797 - 1828)

1822 年,舒伯特写作了非常出名的《未完成交响曲》,这是一个浪漫主义的交响曲。但另外一方面,他在 1825 年又写出了《伟大交响曲》,这样一个具有古典风范的交响曲。

这里为大家选取的是《伟大交响曲》第二乐章,其中有非常通俗的维也纳地方色彩和民间舞曲,来听听感受一下。

舒伯特《伟大交响曲》第二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柏辽兹(1803 - 1869)

就在舒伯特之后,也就是 19 世纪的三四十年代,法国的柏辽兹开始对交响曲,作出了更为激进的改革。此后,到了 19 世纪中叶,又出现了李斯特。可以说,这两位浪漫派的主要旗手,继承了贝多芬交响曲中,更为激进的那个方面,同时,也将交响曲导入更具标题性内容表达的方向。

比如,柏辽兹大胆的将歌曲的笔法,引入交响曲的创作,从而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叙述**响曲,也就是他要用交响曲像歌剧一样,讲述故事。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柏辽兹在 1830 年写就的《幻想交响曲》,就完全以他个人的恋爱经历作为主题,讲述疯狂,甚至是迷幻的情恋过程。

我们现在来听《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这是一个描绘舞会场景的乐章,其中竖琴的应用,增加了音乐的神秘感。

柏辽兹《幻想交响曲》第二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到了 19 世纪的中下叶,在欧洲和北美,音乐厅的文化达到了全面的成熟。此时就出现了保留曲目的概念,其中贝多芬的作品就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激发了德奥系的作曲家开始思考,怎样能让自己的创作,与贝多芬相提并论。

在这其中,有两位作曲家继承了贝多芬宏大和雄伟的风范,分别是拉姆斯和布鲁克纳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勃拉姆斯(1833 - 1897)

相较而言,勃拉姆斯继承了贝多芬对主题和动机,进行细致加工的笔法,同时具有非常丰富和逻辑性的和声色彩,继续并转化了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具有厚重的历史承担和思想分量。

勃拉姆斯写了四部交响曲,都有着极高的质量,足以与贝多芬的伟大作品抗衡。我们现在来听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它有一个极其恢宏的引子,应该说完全继承了贝多芬最优秀的传统,于是有人也把它称为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布鲁克纳(1824 - 1896)

与勃拉姆斯同时代的,是另外一位奥地利的交响曲作曲大师,布鲁克纳。他的交响曲充满了一种宗教的情怀,作品中有很多的管风琴的音响,更像是对上帝形象和彼岸理想的赞歌,所以他的交响曲一般都非常的庞大。

下面我们来听一下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三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柴可夫斯基(1840 - 1893)

到了 19 世纪的后半叶,在德奥交响曲的雄厚传统之外,在欧洲大陆出现了更为丰富的,民族乐派的交响之声。比如俄罗斯,捷克等这样具有丰富民间传统的国度,为交响曲带来的别样的旋律。

这其中,德沃夏克将捷克民族的清新旋律,舞蹈节奏和交响曲的传统精髓融为一炉;而柴可夫斯基作为俄罗斯的代表,则在交响曲中谱写了深厚浓重的抒情诗篇。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德沃夏克(1841 - 1904)

下面来听听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这是一个极其优美和动人的抒情主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

至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交晌曲也同样处在世纪末的感伤和迷茫中。这个时候西方的外部社会,发展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这也剧烈地反映在交响曲中。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位非常重要的交响曲作曲家,那就是奥地利的马勒和芬兰的西贝柳斯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马勒(1860 - 1911)

马勒尤其以交响曲为媒介,力图全面反映和描绘这个世纪未的所有困惑,并预示了即将到来的现代世界的繁杂和混乱。

下面我们来听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二乐章。你会发现音乐中的嘈杂和混乱,与古典和浪漫时期的交响乐的典雅或者优美,有很大的不同。

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二乐章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西贝柳斯(1865 - 1957)

到了 20 世纪,音乐发展更加多元。此时交响曲的地位和意义,已经不能与 19 世纪同日而语,但交响曲仍然还是有很多崭新的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德奥音乐作为交响曲的主宰中心,一去不返了。此时,来自英国、美国和苏俄的作曲家,为交响曲贡献了新的杰作。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1906 - 1975)

这其中,20 世纪公认最伟大的交响曲作曲家,是苏联的肖斯塔科维奇。他在苏联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下,又继承和发展了马勒在交响曲中,所表达的反讽与苦涩。

下面我们来听一下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第二乐章。这个乐章充满了讽刺和暴力,甚至是威慑性的性格,与传统交响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第二乐章

以上就是对于西方交响曲发展的一个简单回顾。如果您有时间,不妨按照这个顺序,把上面的 10 部交响曲都完整的听一遍。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现代当的作品,也就没有那么难以理解了。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至以上都是关于西方交响乐的发展,那么交响曲在中国情况怎么样呢?自 20 世纪初以来,交响曲从演奏形式的引进,到中国人自己的创作,直至努力协调中国名族民间因素和西方作曲技术的复杂关系,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

在这期间,形成了以朱践耳、王西麟及其他中青年作曲家为代表的,中国交响乐作曲家的群体。这部分我们今后有机会再说。好了,今天就先说这么多。感谢各位的时间和关注。

本文插图来自艺术家 Matthew Snowde

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

五个步骤

本文关键词: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四乐章,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最佳版本,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一乐章曲式分析,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第二乐章第二主题,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这就是关于《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三大经典必听的交响曲(贝多芬交响曲之后的杰出代表——勃拉姆斯交响曲)》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876279/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