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百科生活 投稿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百科 2025-10-20 18:59:58 投稿 阅读:5097次

关于【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今天涌涌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证据,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或许就是答案
  • 2、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在6亿年前从寒武纪一直存活到现在的庞大生物家族

1、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证据,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或许就是答案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证据,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或许就是答案

根据《中国科学报》的报道,在我国云南省东部,来自我国云南大学的科研团队和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科研团队一起,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最新的考古成果,一个距今5.14亿年的全新远古生物化石被发现,它也是目前发现的现生环节动物最古老的支系,对于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之后的进化过程,有着极高的科研价值。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什么是现生环节动物?

环节动物属于高等无脊椎动物,它们起源于寒武纪时期,从地球生物进化的角度来看,它们已经属于进化较为复杂的动物了,目前已知的地球上环节动物的数量大约有13000种,基本上在地球各个角落中,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举例来说,我们熟悉的蚯蚓、水蛭等都属于环节动物的范畴,因为它们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较早,所以多年来从科学的角度讲,研究环节动物的起源和演化,对地球生物进化有着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早期多毛类动物的研究意义极大。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这次发现的新物种是什么?

参与本次科研项目的科学家们,将这个距今5.14亿年的远古生物取名为“丹尼多毛虫”,通过化石分析建模,丹尼多毛虫的长相也非常有趣,它头看起来好像是一把铁锹,而且上面还长着2根触须,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丹尼多毛虫和现生环节动物拥有同一个祖先。

更加让人欣喜的是,科学家表示,这次丹尼多毛虫的发现,也填补了此前环节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空白,因为通过化石可以看出,丹尼多毛虫是营管居固着生活,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身体分泌出一种类似于“胶水”的黏液,将自己固着在水底基质(植物或者是岩石等)之上,它们的很多感觉都已经退化了,不过却有着非常发达的触角。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它们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躲避天敌的捕猎。此前通过“进化树”的分析研究,科学家们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早期化石,却认为固着类环节动物是可以存在的,而且从时间上推算它们出现的时间要更加久远,丹尼多毛虫的出现印证了这些猜想。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这次发现有什么意义?

除了我们上文中提到的科研价值之外,也让科学家们对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研究,有了新的观点。我们都知道,多年来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直都是地球生物进化过程中的未解之谜,它从5.4亿年之前开始,用不到3000万年的时间进化出众多门类生物,与现代生物的出现息息相关。

丹尼多毛虫让科学家们意识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极有可能是一个“生态多样性剧增”事件,而且因为它已经是固着类环节动物,这也意味着环节动物的祖先极有可能在寒武纪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下一步,科学家们将继续在这里寻找更多的远古生物化石,希望可以揭开更多有关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谜团,同时,也通过对丹尼多毛虫进一步的研究,去寻找在更早期发现的古生物化石中,是否有它的祖先。

参考消息

《中国科学报》文章《科学家在云南东部发现5.14亿年前多毛类环节动物化石》

2、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在6亿年前从寒武纪一直存活到现在的庞大生物家族

海洋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平均深度达到3800米。海洋不仅是众多生物的发源地,而且还是它们生长栖息的理想场所。在各种海洋动物中,除了人们常见的鱼类、甲壳类和头足类以外,珊瑚类在海洋生物种类、生物化石、生态系统和海洋生产力等方面,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庞大家族

研究表明,珊瑚从寒武纪开始生存,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迄今已有6亿多年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在古生代,它们大约有1400属、10000余种;中生代以来,它们的属种数更有显著增加;现生珊瑚大约有6500种。从古至今,珊瑚都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一个庞大家族。

珊瑚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分布很广,在世界各大洋甚至各个大陆都有它们的身影。现生珊瑚都栖息于海洋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浅海中,数量极大。在温带和寒带的浅海水域,也有不少的珊瑚种类。而在寒带的深海水域,也发现了它们的身影,例如科学家曾在8800米的海洋深处发现一种黑角珊瑚。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珊瑚的形态可谓千姿百态,有树枝形、鹿角形、蜂巢形、蘑菇形、灵芝形、人脑形、竹节形及山石形等多种形状。珊瑚的颜色更是缤纷多彩,呈现出红、橙、黄、绿、青、蓝、紫、褐色,以及桃红色、橘红色,还有白色和黑色等多种颜色。可以说,珊瑚集形态奇特与色彩美丽之大成,堪称大自然神奇的造化。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不过,当人们在陆地上观赏珊瑚时,就只能看到珊瑚的矿物化骨骼,而看不到它们在海水中生活时其骨骼表面上覆盖的一层薄薄的珊瑚虫(水螅体)。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现生珊瑚都隶属于珊瑚虫纲,一般分为两个亚纲:八放珊瑚亚纲和六放珊瑚亚纲。前者的羽状分枝具有8个触手和8个隔膜,后者的触手不分枝,隔膜通常成对,多为6的倍数。

六放珊瑚中的石珊瑚目,多数具有坚硬的石灰质外骨骼,个体极小但群体生长,其中若干种为造礁珊瑚,沿大陆或岛屿边缘生长,可形成环礁,大者直径可达65~80公里。也可形成堡礁,如著名的澳大利亚大堡礁,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长达2000公里。六放珊瑚中的黑珊瑚因本目动物均呈黑色而得名。它们群体的高度小者仅数厘米,大者可达2~3米,堪称珊瑚中的“巨人”。

八放珊瑚和六放珊瑚都属于浅海珊瑚。而在大西洋东侧海洋深处,还隐藏着不太为人知晓的种类繁多的深水珊瑚。这个冷珊瑚带竟长达4500公里。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伟大贡献

珊瑚是许多珊瑚虫(水螅体)聚合生长起来的一种群体生物,少数由单个水螅体构成。单个水螅体以分裂或出芽的方式产生许多新水螅体,然后聚合成群体。在它们不断生长的同时,水螅体内的受精卵发育成幼体,随海流漂浮扩展到其他海区,一旦遇上坚硬的海底就附着、固定、生长,并逐渐发育成长为另一个新的珊瑚群体。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珊瑚虫在其一生中都持续不断地生长和分裂。珊瑚的这种独特的生长方式,使得它们几乎永不死亡或不存在生命终点。因此,珊瑚就像“永动机”。如果海洋环境条件适宜于珊瑚生长栖息,由水螅体群体共同形成的钙质或角质骨骼基盘就会无止境地增长,珊瑚礁也就日长夜大了。经过千百万年的时间,小小的珊瑚虫终于在世界上创造了总面积达60万平方公里的珊瑚礁,成为永不凋谢的“海底大花园”,令旅游者流连忘返。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在世界各处珊瑚礁海域水深数十米的水层内,珊瑚礁与其他生物,如藻类、海绵、多毛虫、双壳类、星虫、桡足类、藤壶及旋鳃管虫等,形成共栖关系,它们既互相依存,又互相竞争,形成了现今无数个规模巨大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提升整个海洋生产力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在珊瑚礁周围,还生活着许许多多的鱼类、甲壳类和软体动物。例如,在菲律宾,礁栖鱼类达到2177种;在大堡礁,礁栖鱼类达到1500种;在我国台湾省,礁栖的观赏鱼类达到1500种以上,如锦纹棘鰈鱼、触角蓑鮋、白尾缘星鲙、花斑皮剥魨及大叶海龙等,都是形态奇特、体色鲜艳、极具观赏价值的鱼类。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鱼类在珊瑚礁周围海域游弋,构成一幅生动活泼、绚丽多姿的独特风景线。许多民族以大型珊瑚礁为据点逐步建立起国家,如基里巴斯、图瓦卢、萨摩亚及马尔代夫等。珊瑚礁为这些国家的人民生活与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珊瑚的发展史向我们显示了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但是,珊瑚也有脆弱的一面。例如,在热带浅海中的造礁珊瑚对于海洋环境条件的变化相当敏感。在全球工业化进程中,海洋溶解了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洋酸化,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使珊瑚面临严峻考验。珊瑚生长通常需要年平均水温在20℃以上,最佳水温为25 ℃~26℃,水温下限为21℃ ~22℃,上限为31℃ ~32℃。同时,盐度、浑浊度、溶解氧、流速、饵料以及敌害生物等,都对珊瑚的生长繁殖或多或少地产生影响。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激烈时,就会危及珊瑚的生命。

此外,珊瑚的生长速度依其不同种类、年龄与生长环境而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热带或亚热带浅海、年轻、骨骼较疏的珊瑚生长较快,而温带或寒带深海、年老、骨骼较密的珊瑚生长较慢。科学家曾观测到枝状珊瑚在344天里生长了38厘米,有的角珊瑚甚至每周能生长数厘米,而有的块状珊瑚每年仅生长几毫米。

弥足珍贵

珊瑚虽然种类繁多,但骨骼质地坚强、天生丽质者寥寥无几,而且这些珊瑚因数量稀少,且固着生长于海洋深处,采集相当艰难,因此成为珊瑚中的珍品。名贵珍稀的珊瑚品种,几乎都是八放珊瑚亚纲中的红珊瑚和六放珊瑚亚纲中的黑珊瑚。

日本红珊瑚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红珊瑚一共有7个品种,但并非个个都珍贵。日本红珊瑚是红珊瑚中最著名、也很珍贵的品种。其群体呈树枝状,在枝的前面或侧面有短的小枝。骨骼坚硬而美丽,呈深红色或橘红色,中轴或下枝为白色,枝上呈放射状似白色花朵者即为水螅体,高度可达30厘米以上。日本红珊瑚分布在日本的土佐湾外海,五岛列岛、鹿儿岛和小笠原群岛近海,以及我国台湾岛外海和我国钓鱼岛列岛外海等海域,在水深100~200米海底岩石上固着者居多。

还有一种粉红珊瑚,是红珊瑚中最珍贵的品种。它的骨骼呈桃红色,中心为白色,高度大者可达1米左右,生长于比日本红珊瑚更深的海域。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人们利用红珊瑚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初期。在非洲某些地区,红珊瑚串曾被赋予特殊的宗教含义,被看成是献给统治者的最珍贵礼物。在18世纪的法国,曾流行一种叫做“血念红珠”的红珊瑚项链。在我国西藏,红珊瑚被赋予很深的宗教含义,据说红色是如来佛化身的象征,红珊瑚因此成为佛教寺庙中的神像及虔诚的佛教徒的装饰品。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古今中外,皇室贵族及上层人士对珍贵的红珊瑚都情有独钟。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二世都佩戴红珊瑚珠宝;我国清朝的乾隆皇帝及其皇后在重大场合均佩戴红珊瑚项链;在北京故宫的养心殿,以及曾为慈禧太后住所的储秀宫,在其极为奢侈豪华的陈设中,红珊瑚被摆在显要位置。

据历史文献记载,西班牙红珊瑚曾大受青睐,其价格变得相当昂贵。1822年,西班牙红珊瑚原料每磅售价高达100美元。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红珊瑚原料的售价贵如黄金,而质好、形佳、色美的整株红珊瑚,售价更是黄金的许多倍。近几年,名贵红珊瑚的行情与日俱增。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红珊瑚的珍贵,还在于其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红珊瑚具有去翳明目、安神镇惊的功能。在国外,人们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都相信红珊瑚会根据佩戴者的健康状况而改变色调。

目前,全球红珊瑚产量非常少,价格与日俱增。为了使珍贵的红珊瑚资源得以休养生息并逐步恢复,日本已开始对珊瑚渔场实行有效养护。同时,日本还开展了红珊瑚增殖试验,但由于红珊瑚生长相当缓慢,目前尚未进入实用阶段。

深海黑角珊瑚

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

在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海底(水深100米以下),黑角珊瑚广泛分布。一些黑角珊瑚的骨骼十分坚固,适宜于加工成装饰品。此外,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勘察加海沟,科学家于1971年在水深8175~8840米的深海海底,发现了一种展深海黑角珊瑚。

从远古时代起,黑角珊瑚就被人们视为珊瑚中的珍品,它不仅具有天然神奇的形态和优良的质地,而且常被用来治疗眼疾和作为配制性激素的原料。在现代社会,以黑角珊瑚作为装饰品是一种国际时尚,日本人尤其喜欢用它制作超级和服时装饰带的带扣等。

在加勒比海和美国夏威夷海域及其附近,黑角珊瑚的资源较为丰富,仍有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但是,黑角珊瑚对于不合理采捕特别敏感,由于这个生态特点,有关国家已采取一些合理开发措施,旨在保护这种珍贵的海洋动物资源。

本文关键词: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现象,寒武纪代表生物种类,寒武纪时期生物有哪些,在寒武纪初期出现的动物有哪些,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是什么。这就是关于《寒武纪时期出现的生物,这个5.14亿年前的生物》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s://bk.89qw.com/a-876356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