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燕国,一个是战国七雄,一个是在河南
- 2、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地缘详解燕国的辽西郡和辽东郡
1、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燕国,一个是战国七雄,一个是在河南
北方有山,其名为燕,其野有国,以山为名。
说到燕国,多数人想起的就是曾经是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燕国是姬姓诸侯国,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当时姬姓燕国之南的中原大地,也有一个诸侯被称为燕国。她与燕国几乎同时受封、同时存在;不知道是否是同名同命的原因,不管是姬姓燕国还是中原的燕国,与当时的大国相比,其史料相对较少;特别是中原的燕国,史上就更疏于记载,以至于关于这个燕国的同一事情, 可能有不同的说法。
有说法是中原燕国,在商朝时就以及是方国了,以燕国为名,其历史是要久远于后来的姬姓燕国的,她或许是我国历史上最无可奈何的诸侯国了,她名为燕国时,被后来得名的燕国夺取了名字,无奈的接受被称为南燕;作为以南燕为国名,却没想到几百年后,在其附近地区又出现了一个名为南燕的政权。
西周武王在伐纣之后的这场分封盛宴中,将其弟姬奭封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开启了822年的燕国时代。燕国金文作匽、郾,又称北燕,据徐才宗《国都城记》: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国取名焉。燕山位于今河北、北京、天津三地,据《中国地名辞源》:古时商族生活于燕山一带,崇拜燕子,以燕子为图腾,故名燕山。尽管处于北方屏障的门户、地理位置优越,因与中原王室的联系较少,历史对于她的记录是断断续续的。
燕国最初统领有六邦土地和民众,消灭了蓟国、孤竹、令支、无终之后等势力;此时燕国的领地主要包括今冀北、北京和辽宁西部的大凌河流域。历史上曾多次迁都,并建有五座都城,燕国最早定都于燕地(今北京市房山琉璃河镇东北董家林古城),公元前7世纪时,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在吞并蓟国后,迁都于蓟城(今北京市);更是在昭王时形成了三都体制,即蓟城(上都)、中都(今房山区窦店)和下都武阳城。
时间到了东晋隆安元年(397),北方处于十六国的纷乱,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今河北定州),后燕被截为南北两部分;次年范阳王慕容德率众迁至滑台(今河南省滑县),以滑台(今河南省滑县城关镇)为都建立燕国;据《晋书·慕容德载记》: 时德始都滑台,介于晋、魏之间,地不过十城,众不过数万,史称南燕,后迁都于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义熙元年(南燕建平六年,405),慕容超即位并改年号为太上;六年(410)2月东晋攻陷广固,南燕自此灭亡。
疆域东到大海、南达泗上、西至巨野泽、北临黄河,共有十五个郡、八十二个县,基本为西晋的青州,包括今河南、山东以及江苏局部,因慕容德将南燕分为五个州:青州,治于东莱(今山东莱州市);幽州,治于发干(今山东沂水县);徐州,治于东莞(今山东莒县);兖州,治于梁父(今山东泰安)、并州,治于阴平(今江苏沭阳);又常自称五州之地。
2、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地缘详解燕国的辽西郡和辽东郡
中央之国的形成<先秦篇> [第116节]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我们知道,燕国在燕山南北一共设置了四个郡级单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郡其实都是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军镇,因此是否有足够的防御力,和自给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也正因为如果,燕山山脉边缘的丘陵地带成为了这些军镇的所在地,而控制了这些丘陵地带,也就等于控制了那几条穿行于燕山山脉的“辽西古道”。既然燕山以南的丘陵区设置了“渔阳郡”和“右北平郡”,那么另两个郡自然就在燕山以北了.它们就是辽西郡和辽东郡。
如果从辽西和辽东这两个名字来看,辽河应当是这两个军镇的分割线。不过如果这样划分的话,下辽河平原就被一分为二了,如果说是两兄弟分财产,这种分法倒也合理,毕竟下辽河平原的土地是最为平整和肥沃的。不过如果从防御的角度看,最好还是将同一个地理单元归于同一个机构管辖下。
事实上辽西郡的管辖区域是在“辽西丘陵”。如果从山脉的角度看,就是燕山主脉以北的七老图山——医巫闾山一带的那些丘陵地带;如果从河流的角度来看,老哈河(燕长城以南),以及大凌河流域,都是辽西郡的覆盖区域。
当然,控制这些丘陵、河流的目的,除了开发它的农业潜力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全面控制“辽西古道”的北出口。而这其中,能够直通下辽河平原的“大凌河”河谷,又是辽西丘陵的地缘中心,因此辽西郡的郡治“阳乐”邑就设在了大凌河的中游(现在的辽宁义县西),以重点扼守这条重要的河谷通道。
既然辽西丘陵已经分配给了“辽西郡”,那么下辽河平原自然就由“辽东郡”负责管理了。在燕人到来之前,下辽河平原和整个西辽河地区,其实是被那些蒙古高原渗透过来的游牧民族所占。这些活跃于大兴安岭两侧的游牧民族,史称“东胡”。
而在燕人得到下辽河平原之后,那些退守西辽河流域和蒙古高原的“东胡”,以及那些原本就居住在松嫩平原的渔猎民族,仍然从北线给予了燕国以巨大压力。而辽东郡的设置除了精耕下辽河平原的土地之外,那段位于辽东、辽西两大丘陵之间的长城,更是它的防区。
如果燕人在朝鲜半岛上能够更进一步,占据平壤平原的话,那么燕人应该会单独在朝鲜半岛设置一个郡(就象后来的汉朝那样)。又或朝鲜半岛方向,在东线能够给予燕人巨大压力的话,也许燕人会考虑在辽东丘陵单独设置一个郡作为第一道防线(就象辽西丘陵上的“辽西郡”一样)。
问题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因此辽东丘陵,和燕人在朝鲜半岛的突出部,也都成为了“辽西郡”的辖地。虽然下辽河平原是辽东郡的管理重点,但作为地缘中心的“郡治”,能够依山伴水才能够具有最高等级的防御力。因此辽东郡的郡治被选择驻在了背靠辽东丘陵的“襄平”邑,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市。
至此,燕国依靠分列燕山南北的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四郡,完成了对华北平原北部,那些新开拓土地的控制,并为燕国的核心区建立了数道防线。尽管在后世,这些郡的区域及郡治有所调整,但在地理结构没有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调整的范围仍然是在上述框架之内。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了,燕国在北线的防御体系,这套防御体系在以后的二千多年中一直在发挥作用。至于说南线,燕南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至于说燕国核心区的东面,燕人就暂时就不用烦恼了,无论是尚未开化的东洋人、西洋人,还是已经具备了航海能力的齐人,都无法在那些滩涂地上登陆。现在对于燕人来说,应该考虑一下西线的安全了。
如果说为燕国核心区的北线提供保护的是燕山山脉,那么核心区西线的安全,就需要依托那条南北向的太行山脉了。在之前分析燕、赵、中山的地缘关系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是进入燕国核心区的重要通道,燕国也因此将这条通道东侧的“武阳”邑升格为“下都”(现河北易县)。
不过“蒲阴陉”并不是进入燕国核心区的唯一通道,在燕国国都蓟城的西北还有一条道路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就是太行八陉的最后一陉:军都陉。
本文关键词:以前的燕国是什么地方,以前的燕国是现在中国的哪里,以前的燕国在什么地方,以前的燕国是现在的什么地域,以前的燕国现在在哪里。这就是关于《以前燕国是现在的哪里,我国历史上的两个燕国》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上一篇: m3u8转换器,mp4怎么转换m3u8(如何转换成mp4)
- 下一篇: 鹢有哪些读音,鹢怎么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