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生活 投稿
关于【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今天小编给您分享一下,如果对您有所帮助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 内容导航:
- 1、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蜀汉灭亡,东吴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这个人的儿子是关键
- 2、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西晋以曹魏为正统
1、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蜀汉灭亡,东吴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这个人的儿子是关键
公元263年,司马懿的儿子、魏国的权臣司马昭派遣三路大军攻打蜀汉,坚持不住的蜀汉无奈选择投降,彻底结束了三国时代。蜀汉灭亡之后,只剩下吴国还在和北方强大的魏国对抗着,却不曾想在实力差距这么大的情况下,东吴竟然坚持了17年!
在三国演义中有些刻意美化蜀国的意思,让人感觉蜀汉在刘备的带领下十分的强大,其实魏蜀吴三国相比蜀国是最弱的,实力比不上江东孙吴,在三国后期曹魏多次攻打东吴均以失败告终,公元222年石亭之战曹魏惨败之后,曹魏放弃了对东吴的战争,接下来的24年内再也没有对东吴发动大规模的战争,转而与蜀汉争斗不断。
直到孙权去世,曹魏才再次攻打吴国,却还是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有蜀汉的功劳,这时的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正在大举发动北伐战争,牵制住了魏军主力,所以此时攻打东吴的魏军仅有七万人,而东吴在24年的修整中也比之前更加的强大,解决魏军来攻的7万人想必也不是多大的难事。
其实在魏国吞并蜀国之后,魏国自身也是陷入了混乱之中,虽然此时的魏国依然姓曹,但是内部已经被司马家彻底渗透,而且司马家已经不甘心在幕后掌控曹魏集团了,所以司马炎逼迫曹奂禅让,晋朝也由此成立.但是司马家想让自己的位置稳定起来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外有鲜卑骚扰,内有依然忠于曹魏的诸葛诞和文鸯叛乱,所以短时间内很难对东吴发动战争。
至于东吴这边,就全依靠此人坐镇了,大家对他或许不太了解,但是说到他那个一把火烧光刘备八百里连营的父亲陆逊,应该都是知道的。而他的名字叫做陆抗,陆抗作为陆逊的儿子,很早就得到了孙权的赏识,之后在东吴军中也是连连晋升并且多少击败来犯的晋军。之后陆抗镇守荆州,与晋军大将羊祜对峙多年未让羊祜进军一步。
陆抗虽然厉害,但此时的吴国内部却十分的混乱,在位的孙皓骄奢无度让东吴内部十分空虚,陆抗心急但也无可奈何,只能多次上书劝谏孙皓,奈何却没什么用处。孙皓天真地认为司马家篡权已经消耗掉了大部分兵力,根本没有能力攻打自己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反倒是孙皓的所作所为让自己的吴国国力空虚。
之后司马炎安排晋军在蜀地建造战船准备攻打吴国,但这时的陆抗已经时日无多,临终前陆抗依然劝谏孙皓要重视防务,可惜孙皓还是没能听进心里依然我行我素,最终陆抗病死,吴国再也 没有了可用之人,面对来犯的晋军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晋军一路势如破竹,仅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吞并了东吴。
2、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西晋以曹魏为正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存在明显的尊刘贬曹色彩,也即以刘备为正统,认为曹操是篡逆。自古以来,关于魏国和蜀国谁是正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司马炎建立西晋后,显然以曹魏作为正统,比如陈寿原先是蜀汉的臣子,蜀汉灭亡后,陈寿来到西晋,并写出了《三国志》。
对于《三国志》来说,《魏书》中有《武帝本纪》、《文帝本纪》、《明帝本纪》,《蜀书》中则只有《先主传》。由此可见陈寿没有将刘备归入皇帝一列。“先主”这个名词也不是皇帝的称呼,而是割据一方的诸侯。陈寿写《吴书》的时候,也是将孙权的传记写成《吴主传》。并且,在《三国志》中,也是将刘备集团称之为“蜀”,而事实上,刘备集团的国号是“汉”,这同样体现出西晋官方的倾向。
不过,东晋建立后,却出现了尊刘贬曹的倾向,甚至可以说是将蜀汉作为正统,这是为什么呢?
一
首先,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刘协禅让皇帝的宝座,从而取代东汉,建立了曹魏王朝。到了公元265年,司马炎也是如法炮制,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于是,西晋也是通过禅让的形式取代了曹魏。因此,西晋需要奉曹魏正朔,这样才能为自己提供强大的合法性来源。
但是,西晋的存在时间并不长,因为八王之乱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西晋在公元317年正式灭亡。而司马睿则是在逃到南方后,建立了东晋。东晋时期,人们开始逐渐改变传统的观念,也即认同蜀汉和刘备皇帝身份的合法性,最具代表的便是习凿齿。习凿齿的《汉晋春秋》中,便是以蜀汉为正统,治史的时候使用蜀汉的纪年。
二
习凿齿是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观点可以代表东晋朝廷。在《汉晋春秋》中,习凿齿认为曹魏是篡逆,司马氏代魏称帝则是替汉朝“报仇”,也即西晋的皇帝宝座承继于汉朝,认为晋越魏而继汉。
为什么习凿齿如此煞费苦心令两晋越曹魏而继汉呢?因为东晋立国不稳,觊觎朝权、意图取东晋而代之的权臣实在太多,而东晋皇帝对自己天命的正统又缺乏自信。而且东晋同样失去了对中原的控制权,其境遇与蜀汉如出一辙。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统地位,对抗北方中原地区的王朝,东晋只能转变态度,开始以蜀汉为正统的。蜀汉和东晋不仅都面临着割据一方的困境,二者也都有北伐中原的现实需求。进一步来说,刘备的皇帝之位,不是汉献帝刘协禅让,而司马睿也不是西晋皇室的指定继承人,从这一角度来看,司马睿肯定刘备,也就是在增强自己的合法性。
三
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不管是蜀汉的正统之争,还是刘备称帝是否具有合法性的讨论,主要看后人的立场。所以,东晋建立后,因为自己偏安江南,如果再承认曹魏为正统的话,那么占据北方中原地区的前秦是不是才是正统了?于是,习凿齿苦心孤诣,非要把蜀汉刘备认为正统,把晋的正统加到汉的尾巴上。
两宋同理,北宋大臣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又以曹魏为正统;等到了南宋时期,又以蜀汉为正统。至于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虽然成书于明朝时期,但是在南宋时期,三国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流行,并且已经表现出“尊刘贬曹”的鲜明倾向,这一倾向也被罗贯中继承了。
本文关键词:魏国吞并蜀国,曹魏灭了蜀汉,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图,曹魏灭蜀汉后版图,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是。这就是关于《曹魏吞并蜀汉后的局面,东吴为什么还能硬撑17年》的所有内容,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 最近发表